第七次续修万九公支系宗谱序言
时经春夏秋冬,世历沧海桑田。亘古不变者唯氏之时代绵延。
我潘姓始祖季孙公,系西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毕公姬高之三子。毕公姬高亦有圣德,因力佐武王、成王、康王三代天子之功而封毕邑,赠公爵。毕公姬高第三子季孙被封为荥阳侯,食采于荥阳潘邑,其后裔皆以季孙公封邑为氏,称潘姓,尊季孙为潘姓始祖。世人称此支潘氏为荥阳世家。
此支潘氏后裔后来播迁各地,以立功立业,忠孝节义闻名于世者层出不穷,仿若星河灿烂史载,潘尪为楚国上卿,曾率兵击退郑军。潘尪之子潘党为楚国大夫,善射,与养由基齐名。三国时期武陵汉寿潘浚被孙权拜为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潘璋以战功拜平北将军,领襄阳太守,封溧阳侯。晋代文豪潘岳,先任河阳令后迁黄门侍郎,为金谷园文贤二十四友首领,有文艺、龟鉴、诗赋流传于世。《宋书·孝义传》载,吴兴乌程潘综与父避匪乱途中,遇匪兵砍杀其父,以自己身体保护父亲,孝行感动匪兵,释放父子二人。受到朝廷旌表,其乡里被封为纯孝里。北宋开国勋臣潘美,随大将曹彬攻灭南唐;随宰相张齐贤大破契丹军与太祖赵匡胤素来交厚,对太祖忠心耿耿;随太祖北伐北汉,辽国,屡立战功,拜云、应、朔等州都部署,赠开府仪同三司,因雁门大捷封代国公,后拜忠武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任检校太师,封韩国公,死后谥武惠,追赠中书令,配享太庙。其弟潘骞随潘美征战,屡建大功,拜武威将军,领节度使。出镇江州(今九江),封晋平王。北宋潘阆,疏狂放荡,身赋传奇,任滁州参军,诗名对后世影响较大。我万九公近祖,元代潘荣隐居不仕,他学识渊博,曾收集苏轼诗文,辑录成册,还撰写《史要通论》流行后世。
以上潘氏名流身上无不彰显文治武功,忠孝节义。堪称潘氏后裔的楷模。
红安县七里坪地区潘姓始迁祖万九公,属于季孙公之后潘氏第八十五世祖,万九公之父:名道宗字玹八,为元代饶州婺源潘荣之后裔。万九公系八十四世祖玹八之次子,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以朝廷三品指挥之职,从江西上饶婺源桃溪镇迁来安邑太仙乡(今红安七里坪镇)。始居名教堂潘家冲鹭鸶林(今鹭鸶湾),后迁七里坪西潘家岗。万九公以三品职衔身先士卒,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开创家园,繁衍子孙。其后裔除迁居河南光山、固始、罗山、息县者外,在红安县北七里坪地区生活仍然多达两千余人,其子孙后裔目前已遍布四海,光耀九洲。
国有史,方有誌,族有谱,家有乘。为了认真梳理和记载万九公支系的世系脉络,本支系宗亲决定第七次续修宗谱。
2012年5月上旬,在湖北省潘氏文化研究会和湖北省潘氏总谱编修委员会的督促和指导下,红安县七里坪镇潘氏宗亲一致推荐祖贻、祖庚、承东、海生、焱明、阳旭、阳元、绍安、永华等九人组成的万九公支系第七次续修宗谱理事会。
理事会在德高望重的祖贻先生的指导下,经过精心组织,广泛的宣传发动和全面深入的入户调查登记。今天万九公支系宗谱已载稿付梓,标志着万九公支系已经与湖北省潘氏总谱合谱,使我合族宗亲倍感欣慰,亦使理事会诸人如释重负,谨此为序。
季孙公一百〇五世孙
潘承东敬撰
万九公二 十 一世孙
公元二〇一四年六月
上一篇:饶祖强:光山饶氏家族发展史及现状 | 下一篇:红安县万九公支系潘氏宗谱编修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