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值班经理:魏经理
  • 手机:魏经理13838392853 黄经理15937151593
  • 固定电话:0371-87091606 在线QQ:1993844815
  • 地址:经七路与丰产路交叉口信达大厦后院
  • 印厂地址:郑州市丰产路28号信达大厦后院
  •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日 8:30-23:30
  • 客服QQ: 郑州家谱印刷厂
推荐产品
家谱故事
  • 当前位置:郑州家谱印刷厂 >> 家谱故事 >> 浏览文章
  • 河北省临漳县秦村杨氏家族源流

    时间:2015年02月25日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新闻编辑部

    俗话说“国有史,地有志,族有谱”。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等。它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以特殊形式记载的本族氏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也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家族的姓氏源流、迁徙分布的轨迹,还包罗了家族的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训、

    家约、重大事件、风土人情和族人小传等内容。它看似一个家族的历史,实际上涉及历史、人口、经济、人类、遗传等科学,是研究社会发展的重要史料。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与政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大厦,便由它们组成。

    如今,炎黄子孙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华人超过5500万。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尽管他们中有的已改变了国藉,但对民族的认同和文化的认同都没有改变。因此,家谱就成为各方人士寻根祭祖的最重要的依据。可以说,家谱所维系的不仅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尊祖敬宗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寻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我杨氏家族有先祖传下来的《杨家庄本族总谱》(以下简称《总谱》),明确告诉我们,祖藉在原山西省平阳府(今临汾市)洪洞县。《总谱》中,虽没有明确记载始祖得春公是何时怎样到杨家庄的,但据《明太宗实录》和《洪洞县志》等相关资料记载,明朝在1388年至1392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向全国各地大规模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移民10次,永乐年间移民8次,以及《总谱》中所记代数和长辈们的口传,也参考了周边别族家谱相关记载,基本认定始祖得春公是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至原彰德府临漳县杨家庄的。由于《总谱》中无文字材料说明和时间记载,加之年代久远,年长者谢世,杨家庄之前的家族历史失考。在这次续谱中,虽经多方联络查询,均未找到相关资料。因此,在这次续谱中,杨家庄之前的家族历史未能详细记载。庆幸的是,自杨家庄之后,虽无资料记载,但长辈们对十五世世瑞公和十五世世林公这两个支系的口叙和传说很多,情况比较清楚,这次续修《总谱》,就先接续了这两个支系,以此表明杨氏家族源流。我的尊父乙朝曾多次对我们说过(我也留心记录了一些),我们杨氏家族从十二世樷公,到十五世世瑞公,四代人都生活在ya庄(方言)即杨家庄,都以农为生,世瑞公在杨家庄时期有地两顷,有子四人,(文魁、文明、文章、文秀),人财两旺,生活很富裕。约在18**年,不幸,遭遇漳河瀑发,杨家庄和土地都被漳河塌掉了,无奈之下,世瑞公带领家人,赶着牲口大车,拉着剩余家产,迁移到了si庄(方言)即司家庄,给别人代耕土地艰难维持生活约二十多年,又因漳河瀑发,司家庄又被漳河塌掉了,他们又迁移到了秦村。迁到秦村的还有世林公支系。他们到秦村后无房住无地种,借住在别人家里。河套里的地时淹时现,族人生活非常艰难。据父亲乙朝公讲:“家族中从十七世(甲字辈)以后都出生在秦村,甲先公、甲堂公一直居住在秦村”。从始祖得春至今六百多年。据堂叔乙和讲:“他的父亲甲运公,于一九二二年带领家人从秦村搬到了临水谋生,住了十七年,又于一九三九年搬到了三村”。据丙忠讲:“他的祖父乙山

    公(杨金山)、伯祖父乙堂公(杨金堂),约于1935年冬,带领家人从秦村搬到了三台,约5年后,又经他的父亲乙元公(杨魁元),从三台搬到了香菜营落户”。

    关于杨家庄和司家庄的地址虽无记载,但据《临漳县志》中关于临漳政区的记载,以及我们家族被河塌的耕地又出来后,都离秦村不远,可以初步认定杨家庄和司家庄,当时都离秦村不远,就在今临漳县秦村、栾庄、曹村和三宗庙这一带,现已无遗址存在。

    自杨家庄和土地被河塌掉后,旱涝灾害不断发生,加之先辈们所处的年代正是清末、民国时期,外侵内乱,生活非常艰难困苦。先辈们依然是无房住、无地种,逃荒避难、吃糠咽菜、缺衣少穿、生病无钱医治,饱尝艰辛、度日如年。这一时期是我们杨氏家族最艰难的时期,先辈们为生存,含辛茹苦、自强不息、积德行善,在这片土地上养育了世代子孙,顽强拼博、艰苦奋斗了六七十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彻底摆托了贫困。当今随着国家不断发展壮大,我们杨氏家族也得到了很好发展,族人们纷纷奔赴在国家建设的各条战线上,为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积极作贡献,不但生活得到了改善,而且不少人到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安家立业,家族的人员结构和文化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解放前甲字辈的情况,我们了解不多,而乙朝公、乙和公、乙民公、乙元公这四门中,只有两个相当初中的文化人和三个人入了共产党参加了革命工作,其余都是没有文化的忠厚老实的农民。现在这四门中有研究生6人,大学本科21人,大专10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11人,县处级干部5人,军队团级干部2人,科级4人,市政协委员2人,董事长、总经理、法人代表5人。

    回顾我们家族的历史,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不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不爱国,只有国强才有家富,只有国泰才有民安呀!我们杨氏子孙,要永远做爱国爱民、爱族爱家,遵纪守法、有爱心、有良心的人,要积极参加祖国建设,为杨氏家族增添光彩。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我们什么时候,都不可以忘记我们的先人和我们的父辈为杨氏家族所受的苦难、所做的贡献,我们能有今天是他们所赋。先人们勤劳传家、吃苦耐劳、治家有方、创业有恒、育子有教、千辛万苦,不仅为家族和社会创下了丰功伟业,而且他们历经磨难,形成的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精神,更是留给我们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并发扬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