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孙氏家谱、山东孙氏家谱
  •      孙姓由来已久,姓源众多,据史书记载,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孙姓在《百家姓》中排第3位,在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2位。在河南和山东,孙氏是一个大姓,笔者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姓孙,而且很多人家里面都有家谱。今天,我们这期周刊将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河南孙氏家谱和山东孙氏家谱的发展和现状,并希望藉此来让大家对孙氏家谱有一个更深入的来了解,相信这期家谱周刊,会给研究孙氏家谱的朋友带来益处。

    孙姓的发源地和发展现状

    一般来说,孙姓的历史来源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1、来源于姬姓。姬姓卫国王室的后代姬惠孙之后姬武仲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孙”,以纪念其祖父惠孙。姬武仲就是这支孙氏的始祖。姬姓孙氏是周文王之后。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卫康叔,名封,是周文王姬昌的小儿子,原封于康(今河南禹州),史称卫康叔。

    2、源于芈姓,出自春秋初期楚国楚庄王的令尹孙叔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初期,楚王蚣冒之孙蒍贾,蒍贾之子蒍艾腊,也称孙叔敖,孙叔为其字,出任楚庄王的令尹,其子孙以其字为氏。孙叔敖居于期思(今河南淮滨东南部),这支芈姓孙氏也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3、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景公赐将军田书姓孙,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公元前1046年周国灭商朝,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国。

    4、源于子姓,出自殷商末期纣王叔父比干,属于以避乱改姓为氏。比干是殷商末期纣王叔父,官至少师。商朝末期朝纲混乱,纣王淫虐无度,国势危殆,却不听劝谏,他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连续三天进宫劝说纣王,希望他能改过自新。纣王恼羞成怒,下令如若有人敢再犯颜直谏者,一律斩首。可比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继续劝说纣王。纣王暴跳如雷,让人当庭剖开比干的胸取心。比干被纣王杀害后,其子孙纷纷避难隐姓,有的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改为孙氏。这支子姓孙氏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孙氏始祖孙书

    孙书,字子占,齐国大夫(率兵打仗即为将军),因他在公元前523年率师伐莒立有大功,名显齐邦,被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即今中国山东省广饶县草桥村),成为乐安孙氏的始祖。

     

    目前孙姓的发展现状

    孙姓的发源地主要有两支,一为河南濮阳,二为山东博兴。春秋战国时期,河南濮阳孙姓后裔孙嘉迁到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西南),使得汲郡也成为孙姓繁衍的一个重要支源。这一时期,山东孙姓播迁频繁,齐国内乱,致使孙武子孙迁至江苏、浙江一带居住。后孙武之孙孙膑在“田氏代齐”之后又返回齐国,在山东鄄城和阿(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间繁衍生息。孙武之子孙明仍居于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一带),后此地发展成孙姓主要郡望。秦汉时期,孙姓族人规模、人口进一步扩展。山东孙武后裔又有移居今山西平遥、清河(今属河北省)、南阳(今属河南省)、冯翊(今属陕西省)、长沙等地者。另外,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且为孙姓历史上最大望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导致孙姓大举南迁,加上富春孙姓建立了孙吴政权,使得孙姓在南方分布渐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浙江、江苏、湖南、福建、陕西及东北等地遍布孙姓。

    隋唐时期,孙姓的迁徙仍以南方为主,唐代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及唐僖宗时王潮、王审知入闽都有孙姓族人参加。另有河南孙姓被封侯于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孙姓由此发展到江西。宋元时期由于金人南侵及蒙古军队的南下,使孙姓族人进一步涌入福建、广东等地居住。明清时期,有福建孙姓迁入广东紫金县者,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即为此支后裔,这一时期,孙姓人已是遍布全国,且以东部和江南地区较为集中。今日孙姓以山东、河南、安徽、黑龙江、河北和吉林等省分布最多,上述几省的孙姓人数约占全国孙姓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八。孙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二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五。

    河南孙氏家谱

    左图是河南荥阳孙氏家谱

    河南是孙姓族人的主要发源地,卫国孙氏河南北部,而另一支主干楚国孙氏有部分源头也在河南南部。河南孙姓现仍是当地的大姓之一。

    商丘县孙姓排名第四位,在整个商丘地区孙姓为第五大姓。在浚县,孙姓排第六位,人口约18500人,占本县总人口的3.36甲o。在孙叔敖家乡固始县,孙姓为当地第八大姓,有关孙氏的村、镇等地名也有11处之多。在舞阳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为2203户,占本县总人口的1.91%)、武陟县(据1985年统计,近1万人,约占本县总人口的1.8%左右)孙姓排名第九位。在濮阳、汲县、卫辉市一带及洛阳、开封、郑州诸地的孙姓家族也不少。卫辉市孙氏排在第十一位。

    在栾川县,据1990年统计,孙姓人口位列第十二位,有 4904人,占总人口的1.8%左右。泌阳县也排在第十二位。孙姓排名在当地第十三位的有许昌县(据1982年统计为2984户,约占总户数的2%左右)、登封县(据1988年统计为10313人,占总人口的1.97%)、灵宝县(据1997年统计,孙姓约占本地总人口的1%以上)、泌阳县。

    在郏县,孙姓人口排名第十五位(据1982年统计为6547人,占总人口的1.39%);获嘉县为第十七位。在济源为第三十位 (据1990年统计为4499人,占总人口的0.78%)。

    除上述市县外,在当代河南的商丘、驻马店、西平、杞县、西华、封丘、偃师、洛宁、淮滨、沈丘、尉氏、鹤壁、襄城、南阳、安阳诸地孙姓人口也都有较集中的分布。

    1、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档案局举行“孙氏族谱”捐赠仪式

    2011年6月3日上午,河南郑州中原区档案局举行“孙氏族谱”捐赠仪式,孙氏后人须水镇孙庄村委会主任孙晓波和孙国俊带着《孙氏谱牒》来到中原区档案馆,郑州市档案局档案馆处杨丽红处长参加了捐赠仪式。《孙氏族谱》记录了明代洪武年间至民国时期近600年孙氏族人传延发展的历史。清朝道光五年(1825年),孙氏十七世先祖孙树之创建了孙庄村,现位于中原区须水镇,以前属荥阳县管辖。从此,创造了孙氏一族从山西迁入河南以来最辉煌的业绩,孙树之本人为拔贡,其子孙钦昂于甲戍(1874年)任翰林院教习庶吉士,协办院事。孙钦昂之子孙综源于丙戌(1886年)联捷成进士,入翰林,自此孙氏家族以“父子双翰林,一门三进士,叔侄四拔贡”而享誉四方。此次《孙氏族谱》和《孙树之家族史》的征集入馆,对于弘扬历史传统文化,丰富和拓宽馆藏覆盖面,发掘和保存中原区珍贵历史档案资料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河南登封市孙氏家谱序言

    明洪武年间,先祖从山西洪桐县徒居到河南嵩山南北麓落户。嵩北居住在巩县罗庄、候地、鲁村一带,嵩南居住在登封城东勺溪河东畔的景店、后柿杭村。甘甜的勺溪河水和肥沃的土地哺育着先祖在这里繁延生息,历经数百年,使得家族人丁兴旺,人材辈出。
    祖上有德,使吾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枝繁叶茂,足迹从最初的勺溪河畔,走向外乡各地乃至全国。据老谱记载,近至马跑、屈家房、山怀、沁水、朱家湾、马峪、告城苇园沟、中岳庙新店、芦崖寺孙家窑、南店、打鱼店等地。远至扶沟县、临汝城南地、舞阳马庄、梁庄,芦氏县、鲁山县东二十里高村、禹县沙锅垌和神垕、唐县苍台街、白河县、西大山乃至山西闻喜、陕西延长县、河北绛县等地,大多不知其后。但不论路途远近,只血脉一线之相连,都是孙氏子孙,亲如一家;虽相见相认困难,但血管里流的都是先祖之血脉。愿吾族所有子孙不论居住何地,都能永远精诚团结,奋发有为,为国效力,为族增荣。


    吾族人口众多,分布地广,自古以来,不泛名流志士,在政界、商界、军界、文化界等各个领域大显其才。更有大孝至爱之人,忠、孝、节、义,诚、信、守、礼,争做时代之楷模,实乃是吾族大幸。
     

    先祖素有修续家谱之良好传统,更以修续祖谱为荣,才使得吾族先代代传世。据考证,最早修谱在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一七八七年),由八世先祖讳子哲公创修,距今已有二百二十余年。后先祖又多次续修,最主要的有清道光十九年,清同治五年,清光绪十五年等。可惜这些家谱原本均已失传,值得欣慰的是历次修谱的序或引言都较为完整的被收录在庚寅年续修本中,为我们留下了难得的历史资料。特别是清光绪三十四年,由十一世祖讳文昭公续修的绳武堂本,不但规范了修谱格式、谱例,还绘制了始祖坟茔图;不但规定了排行二十字,为避免重名又按金水木火土偏旁之字增加了二十字,与原二十字并用。本次修谱,还第一次增补了女谱、外传和旁支,使孙氏祖谱在版式、内容诸多方面进一步得到规范和完善,为后世修续奠定了基础。先祖之功伟矣。


    时代变迁,历经苍桑,前世之谱,多遭劫难,为使后代子孙因谱继续,将现存不同时期的祖谱整理为集,以传后世,是我辈多年之愿望,今得实现,心甚宽慰。但愿后代贤孝子孙代代相续,以传百世。祝愿更多的外迁子孙能认祖归谱,乃是我辈之心愿。


    集内所收祖谱为吾始祖所居之地,登封后柿杭村孙家之中所珍藏。有的因年久已很难辩认,此次整理,实属抢救性保护,为后人修续提供历史资料。经收集整理,取得全卷祖谱三套,分别是清光绪三十四年续修的绳武堂谱一套,包括序传图说、女谱旁支外传和孙氏男谱世系本纪上下卷共四册;庚寅年续修的燕翼堂一套四卷和一九八八年续修的燕翼堂一套四卷。本次整理,按一个完整套为一集汇编,共三集。
     

    本次收集整理的祖谱,均对原本进行了扫描处理,对不能扫描的采用照像处理,原则是原本原样进行归纳汇集,不向下续,以便保存。
    为了方便查找,在每集汇编前增加了目录部分。


    老谱中记载了先祖坟茔图谱,本次整理时经族中老人指认,采用现代照相及卫星定位技术,对先祖坟茔进行了拍照和定位,并标示在1:10000地形图上,为后世大孝大贤之辈光宗耀祖提供史料。


    在此次挖掘整理过程中,十四世裔孙炳常先生及家人不顾年事已高,走村串巷,收集整理老谱,深受敬佩。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虽对汇编世志抱有满腔的热情,但难免有疏漏之处,功过是非,有待后代子孙品评。
    在此,向珍藏和提供家谱的所有孙氏族人表示感谢。向大力支特和帮助此次整理孙氏世志的后柿杭村委领导及族中有识之士表示感谢。
     
                             十四世裔   孙炳常
                             十六世裔   孙振松

    山东孙氏家谱

    山东是中华孙姓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当代孙姓在各地的分布相当稠密

    乐安大约在惠民、广饶县一带;东莞在今山东沂水县境内。如今这里的孙姓人口分布依旧密集。在惠民、广饶县一带,以孙氏命名的村庄和保存下来的孙氏家谱都相当多。据1985年调查统计,广饶县孙姓人口将近2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3%左右。

    孙姓人口在当地位居前五名的有:济南台儿庄区、海阳县等排第三位;文登市(据1985年统计,本市孙姓人口为35000人,占总人口的4.98%)、梁山县、莒南县排第四位;莱州市(据19855年统计,本市孙姓人口为48126人,占总人口的5.54%)、诸城市(据1987年统计,本市孙姓人口为45万左右)、临淄区(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20927人,占总人口的4.22%)、高密县(g-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平邑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潍坊市、栖霞县等排第五位。

    孙姓人口排列在第六位的县市有:安丘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7496户,占本县总人口的3.27%)、泗水县(据1988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0365人,占本县总人口的1.94%)、荏平县 (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5000人以上,约占本县总人口的1.4%)、烟台市、莱西县、东平县等。

    孙姓人口排列第七位的有:蒙阴县(据1987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2336,约占本县总人口的2.79%)、金乡县等。

    其他有孙姓人口排列位次的市县有:青州市排第九位(据 1987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肥水县排第十位;新泰市(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与利津县(据 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996户,占总户数的1.7%)排第十三位;临成县排第十五位(据1990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660人,占总人口的0.94%);成武县排第十七位(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在5000以上,约占总人口的1.4%左右)。

    山东孙氏家谱所采用的郡望和堂号

    1、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时置郡,此支孙氏为富春孙氏之分支,其开基始祖为孙明的十一世孙福。
    陈留郡:秦置,在今河南省开封东南陈留城。历代均置。1957年并入开封县。又西汉陈留郡,治陈留县。北魏时治浚仪,隋唐为汴州陈留郡。
    乐安郡:东汉置郡,此支孙氏为兵圣孙武之族所在。富春郡,秦置郡,此支孙氏为乐安孙氏之分支,开基始祖为孙武次子孙明。
    汲 郡,晋置汲郡,治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西南)。隋唐汲郡即卫州。此支孙氏为孙氏世居之地,晋名隐士孙登之族所在。
    东莞郡:汉有东莞县,治今山东沂水。东汉末设东莞郡,治所在今沂水东北。东晋侨置于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东南,南齐末废。今广东省东莞县置于唐代。
    吴 郡:公元129年,东汉分会稽郡置吴郡,治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吴郡之内。
    富春郡:今浙江省富阳。秦置县名富春,晋太元中改富阳。五代吴越为富舂。宋复为富阳。


    2、堂号
    平治堂:因孙叔敖把楚国治理得民富国强,赐号。
    乐安堂:因田书伐莒有功被封于乐安。
    富春堂:兵圣孙武带着自己的13篇兵法见吴王,吴王用其为将。他带兵西征破强楚,北威齐鲁,战功赫赫,吴王把他封到富春,赐富春堂号,与乐安堂同宗。
    映雪堂:晋朝时御史大夫孙康,幼时家贫,买不起油点灯,冬天下了大雪,在院子里映着雪光读书,终成大名,赐此堂号。
    此外,孙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敦叙堂”、“积善堂”、“鹤衍堂”、“嘉会堂”、“东莞堂”、“燕翼堂”、“万石堂”、“垂裕堂”、“孝友堂”、“兵法堂”、“太原堂”等。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孙氏族谱序言:

    尊敬祖先就要立宗祠,立宗祠就必须要聚集族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必须以亲睦族人为重。而修族谱则把远近的族人都联络起来,崇尚亲亲睦邻的纯正风气。本氏家族,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本人现在就本家族人,先后记载使百世以后的子孙继承下去,源清流洁,这就是我的目的。富春堂":大军事家孙武带着自己的13篇兵法见吴王,吴王用他为将。他带兵西 破强楚,北威齐、鲁,战功赫赫。吴王把他封到富春,因叫富春堂,和乐安堂同宗。乐安堂":因为田书伐莒有功,被封于乐安。

    山东邓东孙氏穰东西南王寨《孙氏家谱》序言:

    吾孙氏原籍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苍尔沟(《杨普德营家谱序》称苍尔沟麦子河)人也。宋元间,始祖及二始祖贸易于邓,遂家焉。历年久远,名不可复考。三世祖普善,四世祖贤,五世祖仕高,六世祖长仲阳(次良贵、三继阳均不可考),七世祖国福,八世祖尚德,九世祖知言居长仲,知性居下寨(孙寨),言移居王寨。上下寨自此分家。十世祖祚昌、晖昌;祚生三男,晖举五子。自始祖至此,年远族繁,惜无家乘以序宗派,无家塾以妥先灵。……”此序乃孙氏十三、四世孙天绣、董沐在乾隆年间所立。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王寨孙氏十七世孙名扬、学灏,十八世孙振山在原序基础上,自十七世始又续家谱二十字:“学勤彰祖烈(即炳廷文章铎) 诗礼续家声 钦明文思安 正修齐治平”。此谱为邓东孙氏宗派沿用至今。

    山东鄄城《孙氏族谱》发现于山东鄄城红船镇孙老家村,该谱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部奉孙膑为家族先祖的孙氏家谱。修纂于清光绪年间,现有部分残缺。它奉孙膑为家族始祖,完整记载了孙膑至清代65世孙的繁衍、迁徙及分布状况;它还明确记载孙膑原名叫孙伯灵,受膑刑后改名为孙膑。

    孙氏名人

    1、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2、孙春兰,现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春兰,女,汉族,1950年5月生,河北饶阳人,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1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全国荣誉工会积极分子。是十七届中央委员,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成员。

    3、孙政才,男,汉族,1963年9月生,山东荣成人,1988年7月入党,1987年5月参加工作,研究生毕业(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农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4、孙红雷,中国内地男演员,有“小姜文”之称。1997年,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音乐剧班毕业,演艺之路走得顺畅。话剧《居里夫妇》和《三毛钱歌剧》,使观众对于他的演技有了深入了解。孙红雷还凭借《三毛钱歌剧》获得了戏剧界大奖———梅花奖最佳男主角。孙红雷的第一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就跟张艺谋合作;拍电视剧则两度在赵宝刚的热门剧里“出镜”。他以其成熟男人的魅力和高超的演技实力,受到许多影迷的追捧。

    5、孙俪。孙俪,中国上海人,影视女演员。从小学习舞蹈,15岁考取上海警备区文工团。2001年参加新加坡“才华横溢出新秀”比赛获亚军和智慧大奖,随后签约海润经纪公司,凭海岩剧《玉观音》女主角安心而成名,荣获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受观众喜爱的女演员”“最具人气女演员”,之后又出演了《幸福像花儿一样》、《甜蜜蜜》、《后宫甄嬛传》、《血色浪漫》等多部热播经典剧,也主演了不少热门电影。06年凭借影片《霍元甲》获中国第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新人奖”。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