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主题:刘氏家谱
  •     刘姓为中国主要姓氏之一,全国刘姓人口排名第四。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是登基称帝人数最多的姓氏。在中国古代有“刘天下,李半边”说法,而在中国北方则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刘姓在韩国亦有分布。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刘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不难想象,如此兴旺的姓氏,其家谱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今天,我们以粤东客家刘氏家谱为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刘氏家谱。

    广东客家刘氏家谱的演变历史及现状

    1、广东客家刘氏家谱的发展现状

        在广东省东部客家地区的刘氏广大裔孙一致尊开七公为客家刘氏入粤开基大始祖,在粤东开基立业未有千年人口却逾千万,形成庞大的粤东客家刘氏‘族群’,由于粤东过去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山区,容不下这庞大族群众多裔孙求生存、谋发展的需要,这个族群的众多裔孙不惧千难万险,或集群或个体移居全国、全世界,但从族群形成至今,裔孙早巳遍布全球的族群还未曾有统一的称谓。在粤东有潮州的‘东津世系’、普宁的‘桂花篮世系’,以开七公为入粤始祖的粤东客家刘氏族群,在此文中就暂称粤东客家刘氏吧。客家人是流动的‘族群’,为了寻根溯源,客家人非常重视族谱。

     

    2、粤东客家刘氏先祖的迁移轨迹

    一、始于陶唐:是尧帝的子孙。尧帝名放勋,生于丹陵(河北唐县),育于母家伊侯之国(河南永阳县),后徙耆(山西太原祁县),故曰伊耆氏。13岁受封于陶(山东荷泽县陶丘),15岁复封于唐(河北唐县西北)为唐侯,故称陶唐氏。尧帝生九子二女,第九子源明受封于刘,为刘氏太始祖,故曰:始于陶唐。

    二、显于三代:三代是指夏、商、周,突出先祖累公御龙。夏朝时,刘氏18世祖累公因有养龙技术,被孔甲帝赐为御龙氏。周朝时,杜伯公任上大夫,是周朝刘氏列祖中最显赫人物。

    三、著于春秋:是指公元前770年至476年这294年的春秋时期,刘氏多位先祖在朝中任高品位官职,显赫于整个春秋年代。

    四、盛于汉室:突出先祖南迁江苏丰沛,邦公建立汉王朝。粤东客家刘氏是邦公、启公的裔孙。

    五、派衍中山:突出是中山靖王胜公的裔孙,堂号彭城堂。中山靖王胜公是孝景帝第十子,胜公共生21子,是刘氏人口繁衍鼎盛时期。刘氏堂号、堂联的由来,汉朝的分支,郡派多由此产生。

    六、望著于涿郡: 涿郡(河北涿县)。中山靖王胜公第五子贞公封陆城亭候于涿郡,此后连续十多代都封侯爵,自然声望于涿郡,誉满整个河北。

    七、积庆于洛阳:突出先祖永公从蜀入住洛阳,先祖迁居中原。刘氏一脉子孙在洛阳繁衍昌盛。

    八、蜚声于闽峤:唐朝末年,战乱频繁,先祖徙江南,迁居‘婺之金华’。据查资料显示:先祖祥公是随战乱逃难的人群,从河南固始逃到浙江婺州金华县暂居,但因战乱难于生存,又随逃难人群南下,当时江西拥有通过长江进鄱阳湖穿赣江越大庾岭至岭南的通道,祥公便是沿这条通道,乘船逆长江入江西鄱阳湖,再逆赣江南下至赣南,翻过武夷山入住福建宁化石壁洞葛藤凹。开七公、广传公便出生于宁化县,广传公生十四子,繁衍的裔孙巳涉足五湖四海、国内国外。

     

    3、为什么不同的家族的刘氏家谱世系表差异很大?

    第一:粤东客家刘氏的历史是一部迁移史,逃难史,逃难人的生活是悲惨的,迁移再迁移的艰难日子是不可象相的,后代裔孙要翔实记录自巳先祖的完整详尽的悲壮迁徙史,相信任何人都很难完完全全再现历史的每个细节。

    第二,编谱者撰写出来的族谱是各代先祖历程同编谱者主观意识结合的产物。

    第三,明、清朝以来,粤东客家刘氏各分支系、裔孙人口迅猛激增,迫使广大裔孙从祖居地再次寻求向外发展,频繁外迁,又是一个迁移再迁移的过程,等到裔孙在外迁地好不容易安顿下来,待生活正常了,事业有成了,再回过头来续编族谱时,又会重复上述所说的受交通、信息各种条件的限制,续编的族谱在世系上同最原始的族谱可能有大同小异了,不同世系表多数也是产生于这个时期。

    第四,攀附名贤、权贵,清朝及以前的录谱者可以说是习以为常,有的录谱者希望利用这社会资源增强宗族的荣誉感,有的是迫于无奈利用这社会资源当靠山,帮助本来处于较弱的宗支以便在当地立足安居,免受外族欺凌,也是不得巳而为之的结果。

     

    4、应该如何评价过往的客家刘氏家谱?

    评价粤东客家刘氏族谱,首先,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前代前辈们编谱时因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苦心孤脂编写出本脉支系族谱是难能可贵的,是粤东客家刘氏广大裔孙寻根溯源、敬祖崇宗的宝贵族群历史遗产、族群精神财富。现在对族谱求真是为了揭示一个族系的历史真相,但不能对族谱中世系表作绝对精准要求。

     

    5、刘氏一族对家谱的崇敬之情一如往前、始终不渝

    现实中,粤东客家刘氏广大裔孙对世系表中的每一位先祖同一样的至尊至敬至孝,表现出纯真朴素的宗族感情。许多裔孙把族谱看作比金钱还宝贵,把族谱藏在保险箱、冰箱的有之,问其原由,说理是防失窃怕被虫咬坏;在主人监视下限时借阅有之;当某一位宗亲娶儿媳妇或孙子满月,在参拜祖宗的桌上,打开族谱请宗长一字不能多、一字不能少增填上儿媳妇或孙子芳名,然后恭敬告知祖宗后,跪在祖宗神位前把族谱包好收藏有之。宗亲们如此重视保护族谱,您若要改动世系表中的先祖在世系表中的位置或芳名,现实中简直是绝对办不到的事情。宗亲们会说今天如此改,以后有人又说那样改,族谱不是小学生的习字本,可以如此随便改吗?所以说一种世系表巳在一个地区流行后,形成了广大裔孙的共识,就必须固定在一种格式,它有私密性和延续性,若改动必然牵动千家万户、各时代、各版本的族谱,是根本办到的。这便是广大裔孙对族谱评价的现实。

    刘氏起源的三种说法

    1、来自祁姓,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为帝喾次子帝尧伊祁氏(陶唐氏)的后裔,帝尧初封于陶地,又封于唐地,故又称陶唐氏。其号曰[尧],史称为唐尧。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此为祁姓刘氏。   

     

    2、来自姬姓,为周太王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 东周时重封王室成员刘康公为刘国国君。此为姬姓刘氏。   

     

    3、来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刘氏名人

    1、刘备,字玄德。(150—222),三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中山人,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山靖王刘胜的裔孙。东汉末年曾投靠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取得荆州与西蜀。公元221年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

     

    2、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谥文清。

     

    3、刘少奇,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曾经担任过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4、刘伯承,中国人民的伟大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刘伯承同志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兢兢业业,奋进不息,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历史功绩和优秀品德将永远彪炳史册。

     

    5、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还有更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刘氏家谱展示

    刘氏家谱山东海曲刘氏家谱

    这是我司2009年的时候为山东客户印刷的刘氏家乘,采用宣纸古线装,家谱看起来大气磅礴,彰显了刘氏一族的兴盛。

     

    编者注:作为郑州市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家谱印刷的企业,我们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在社会对传统文化越来越不重视的背景下,我想我们更加有责任去宣传家谱知识,让这项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发扬继承。在过去的六年间,郑州鉴志谱家谱印刷厂先后为郑州市和周边地区的数百个家族提供了家谱排版和印刷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了民族文化!

     

    近日,为了答谢新老客户,我们推出了“8600元印100本宣纸古线装家谱”的优惠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客户朋友的欢迎,目前已经有几十个家族来我司实地考察,已经与8个家族达成印刷协议,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之中。

     

    这里,我们诚挚的欢迎刘氏一族的朋友到我们公司考察指导。我们愿意与您交流关于刘氏家谱的各类问题,愿意用我们精湛的印刷工艺给您打造一部完美的刘氏家谱!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