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值班经理:魏经理
  • 手机:魏经理13838392853 黄经理15937151593
  • 固定电话:0371-87091606 在线QQ:1993844815
  • 地址:经七路与丰产路交叉口信达大厦后院
  • 印厂地址:郑州市丰产路28号信达大厦后院
  •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日 8:30-23:30
  • 客服QQ: 郑州家谱印刷厂
推荐产品
家谱故事
  • 当前位置:郑州家谱印刷厂 >> 家谱故事 >> 浏览文章
  • 张少雄:撰写张氏家谱追访记

    时间:2014年11月10日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新闻编辑部

    纂写家谱追访记

    根据3个多月以来,编写家谱遇到的问题和情况,我们纂修委会成员多次进行了调查走访。

    寻宗问祖

    于2011午8月15日下午我们一行由张巨庆驾车,张建平、张永平、张春元四人同去张家庄村张兴其老师家,张老师今年82岁,神志清楚,思路清晰,他在西崖底村任教近三十余年,当我们说明来意时,他说五十年代张秀兰(张润贵长女)在小学读书时拿的张氏家谱让他看过,是线装旧麻纸质的,上面有始祖叫张和之,其它记不清了,当年在庙梁顶跟学生们一同拣粮食时看见过张复堪的碑,张吉林家也曾经在这里上过坟。我们还看了他们家黄色布上写得世系图和手工装订的小册子家谱,他们也是张和之始祖以下的一支族,祖宗的讳名张九州、张九边,为泽远都三甲。

    许多上了年纪的族人说,建国前曾在刘家湾三沟岔双碑茔“吃寒节”一事,我们带着求证的心情,如2011年的8月30日早上,张巨庆驾车和张永平、张建平携单位同事刘兆厚,刘今年68岁,出生在王文庄村,后来生活在刘家湾村,对刘家湾张家老坟地非常熟悉,那是他们小时候常玩的地方,因为老坟地有墓碑、有石人、石马、石牌楼等,1956年修水库现在已经成了焦化厂,他和我们反复察看辩认了墓址所在的确切位置并拍了照。石坝上依稀可见像碑一样的石块,也可能是我们祖先的墓碑石,但不得而知。大约坟地有十多亩。

    随后我们又去了徐家沟村,走访了72岁的胡振库和不少知情人,他们对我们的老祖坟非常清楚,他们把在徐家沟村堡上张家坟地称为后张家茔,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双碑茔即张和之始祖坟地的所在位置,大约占地三四亩,在水库大坝以内,已被水库淹没数米深,现在修成公路,我们在坟地所在位置拍了照。他们把刘家湾张湘墓地习惯称为前张家茔。后张家茔在老将军庙向南100余米处,前张家茔在老将军庙北500米以外,庙前有一颗大柳树,也就是人们传说的树荫底下可卧两圈羊。他们说后张冢茔规模一般,前张家茔非常宏大气派。

    通过此行,我们可以明确的说;人们常说的在双碑茔吃寒节是指的徐家沟村所属的后张家茔,也就是始祖张和之的墓地,在三沟岔吃寒节指的是刘家湾村所属的张湘之墓。

    疏理宗支

    据永平父亲(能发)在五六十年代兔坪村一带做木活时听说这里的姓张的跟我们是一家人。9月1日早上8时许建平、永平、由少雄亲自驾车到了兔坪村,走进村里的路上,碰到了一位正拉一车柴火的人,一问他说他叫张务清,于是我们便随从到他家中了解了一些情况,他说,兔坪村大部分人都姓张,他本人不识字,有些情况说不清,于是帮助我们找到比较清楚详情的张焕清,张67岁,当过公社书记、煤炭局长,十分健谈,听他家老人们说曾经在刘家湾吃过寒节,他们是从北遮沟村迁来的,还和我们一起去看了他们的老坟,抄了碑,拍了照。并说他们和北遮沟、吴城的石曹沟、罗泉沟的张姓都是从中阳范家山迁来的,是一家人,因为早年他们清明节回范家山给老人们上坟烧纸返回时,还要路过在兔坪村本家休息一晚上才回去。

    又说对七里滩村姓张的也比较熟悉,听七里滩的老人们说是在岐则沟吃寒节,跟他们吃寒节的地点好象不一致,知道我们为了编写家谱走访调查很高兴,说到他在七里滩煤矿当矿长时,还提到西崖底张氏旧家谱收藏人的情况,在他家他非常热情的接待我们吃了中午饭,中途他又给北遮沟的张贵生打了电话,联系好让我们去北遮沟找贵生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于是,我们又驱车赶往北遮淘村,找到了七十多岁的贵生,据他说;爷爷的名字在“应”字上、父亲在“吉”字上,他们弟兄三人,老大叫步山,老二叫步海,他本人排行老三叫贵生,兔坪、北遮沟、石槽沟、罗泉沟分别是弟兄四人,罗泉沟现在没有后人,他们的老祖坟没有碑,家族的情况和张焕清说的基本一致。

    下午,我们顶着烈日,继续赶往中阳县范家山,因为路不熟悉,山路崎岖,困难可想而知,到范家山村已是下午四点多,多方打听找到了七十多岁的三门老人张富生,他跟我们说,他弟弟叫有生,父亲叫步林,伯父叫步春,大门名字在“锡”字上,其他情况他说不清,让我们找大门的张生元(侯丑),由于村子里人很稀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妇女,打问到了张生元家,结果锁说人放羊走了,没办法,他指点我们走到了张家老坟地,有碑和碑楼,立祖者为张怀恭,以下排列有二三十宗墓堆,我们抄了两块碑文拍了照,准备回家时,可巧碰上我们原先要找的放羊的张生元,他今年72岁了,听说我们是张姓一家人很高兴,由于时间关系边走边谈,其中提到老一辈人曾在刘家湾吃寒节的事,还说范家山对面石节上村也是我们张家人,老祖宗是亲兄弟。也有祖先们的墓碑。天色已晚,没时间再去考察。经过兔坪、北遮沟、范家山一天时间的走访调查,我们初步明确了这几个村的张姓原本是最亲近的一家人,墓碑上的许多名字在同一字辈上,“应”、“怀”、“步”等字辈,同时都说到曾经在刘家湾三沟岔吃寒节一事,由此可以说明这和我们西崖底张姓是同一个祖宗,后来才分开支族。

    寻本溯源

    据《永宁州志》卷五记载:明光禄寺正卿张湘墓,在州治南七里地刘家湾,有谕祭碑。9月7日下午,永平、建平和贝贝回到1日村前湾里找到补生、永成到他们家旧院子寻找金生等人多次提到的从刘家湾迁坟时拿回来的墓志铭石刻,找到时上面没有字迹。(过后提及此事时助编入70岁的张才武说他们儿时在此石上玩,嫌有字不平,用石、铁、铜钱、等把字磨了)。

    随后,我们到了思旺家找到了思旺复员军人的复员证。

    接着到了张润贵长子勤林家,想了解关于他家保存张氏家谱一事,可巧不在,晚上七点多我们约在永平家里来,说起老家谱一事,63岁的勤林说:“他家的确有过一本老家谱上面记载的都是名字,是麻纸线装用毛笔书写的有一指厚,当时识字少,有些字不认识,上面的名字一个也回忆不起来了,后来父亲过世,母亲不识字,我们小,没人重视此书被遗失了”。除此之外,根据先祖张湘曾是明朝光禄寺正卿,祖父张芨五贡河南叶县主薄,父张键仕至河南开封府知府,子张杖嘉庆举人未仕。另据《永宁州志》记载州城为张湘,张健父子建进士坊,另还有朝廷赐予张湘西华镇四十里跑马坡,有专门为张芨建软封坊,为张芨之妻崔氏建贞格天心顺坊,由此可见我张氏在石州城为官宦名人和豪门旺族,于是张建平专程赴北京国家图书馆,北海古善本馆,地方史志馆,国子监等文史古迹查阅典籍资料,翻阅全国各省张氏家谱上百余册。上互联网搜索寻找,同时在互联网上发帖寻找碑楼张日兴后人在西安生活踪迹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线索。

    亲人难相认

    2011年9月9日下午,由建平、永平、大筛扣三儿媳卫卫、贝贝一起来到凤山底村,寻找同是宣阜都五甲的张姓人,抱着一种梳理宗支的愿望,进行调查走访,卫卫找到了她五叔张五五,然后由其带颌我们首先察看了凤山底张姓祖宗的小祠堂,供奉的牌位是以张义成为祖先的九代故人,又看了些墓碑上的碑文,他说村支书张解心也想写家谱,我们随即找解心,结果没找到,知情人说,议过几次,没有具体行动。后找比较了解情况的张天贵老人,不在家。第二天早上又去找见张天贵,他说我们两村的张姓确实是同都同甲,记得小时候老人们常说他们的老坟在去安国寺路过的店梁上,清明节先到店梁上吃寒节,后又到刘家湾的三沟岔吃寒节,与他们最近的还有方山县土豁则村的张姓人,其它情况他也说不上来。

    亲归故里

    本村上年纪的人特别是前村及张家圪旦的人都知晓,现在赵吉贵家的旧宅,是吉林家最亲近的一支族叫其成、贵成,兄弟们早年卖给赵吉贵爷爷的之后,举家外迁车家湾,至今多年没有人来往联系过。于2012年9月23日编委成员在议事中谈及到此事,少雄、凤龙、建平、永平、永成等,当即电话通知吉林相跟一同到了车家湾村,找到了这里我们的本族人,通过详细察访,这一家现在的主人叫张学明,姐弟三人,父亲张狗儿(振荣)三年前去世,张学明的父亲兄弟二人,都相继去世,祖父兄弟四人,叫其成、贵成等,早已去世。

    这家人见到我们后非常高兴,他们也知道老家是西崖底张家但不知道找谁,村里就他家姓张,漂流在外,力薄无助找到了本家是件非常高兴的事。当我们说张家修谱建坊之事时,他家当即拿出300元,说是出一点微薄之力。

    张氏家族原居住地的考证

    在编写家谱过程中族人张建平在家中寻找到一份老契约,上面明确记载,“宣阜坊五甲张志武”置田买地的契约,张志武是张建平的曾祖父。经查阅《永宁州志》卷六城池、坊都附篇记载:“州城故石州城也。州境明初四十一坊都。隆庆兵变之后尚从二十五坊都,至崇祯年间并为十六坊都,闯贼之变逃亡离散。国朝(清朝)并为二坊八都,在城曰宣阜坊、曰来安坊,州治北曰东相都、仁城都、太孝都、勤忠都,西曰青门都、泽远都、文北都、同南都”。由此说来,都甲户口为宣阜坊的应该是在州城内居住的居民。

    另经考证州城内大楼底一带亦即旧衙门前有许多张氏家族原有的老宅,现在还有不少我们张家人居住着,加之张氏家族的祖先张湘上下几代在朝中做官,他们的“进士坊”、“欺封坊”、“贞节坊”按理都是建在居住地的,所以他们的居住地在州城内。

    综上所述,西崖底张氏宣阜都五甲原本是州城内宣阜坊五甲的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