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家谱网 >> 家谱序言 >> 安徽阜阳王氏家谱序言(三槐堂)
家谱微博
  • 窝周周氏家谱发行典礼_baofeng

安徽阜阳王氏家谱序言(三槐堂)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乾坤位定,万物滋生,海陆动植皆有所本。人类演化自有其序,文明大进,族有姓氏;繁衍生息,代代相传;没有谱牒之修,何以寻根索源?凡以姓氏之家,必寻其祖;各理其源,各修祖谱、文牒,各续伦常尊卑。使天下百姓,繁而不乱、井然有序。此乃整修族谱之功,信其然。人为万物之灵,其别于异类者,此亦其一乎!


   我王姓氏族,其来有自、渊源流长。考其源出于周裔,本姬姓,为周灵王太子姬晋。因其直谏被贬,避周难于山西太原,时人称其一家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氏。进入秦汉姓氏合一,其后裔便由“王氏”转化为“王”姓。子孙之众世代更变,各相迁徙,支系纷繁。王姓共分21郡,定著三房,曰:琅琊王氏、太原王氏、京兆王氏。我族隶属太原郡。


   据史册所载,新唐书宰相世系所记,东周灵王(公元前571年—公元前545年)太子晋因直谏废为庶人,次子贵继位,是为景王(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20年)。晋见废,易名子乔,游伊、洛间,登蒿高山,三十余年后七月七日驾白鹤飞天。晋子宗敬为周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此王为姓。八世孙错,为魏将军。十一世孙媳为魏司寇。十五世孙剪、剪之子贲俱为秦大将,父子先后灭赵、魏、楚、齐,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厥功至伟。贲子裔为十七世秦武成侯,生二子元、威,长子元避秦末乱迁山东琅琊,后迁临沂,是为“琅琊王氏”其后有东汉王敦、王导、王羲之、王徽之、王献之、前秦王猛等名人辈出。


   裔公次子威,西汉扬州刺史。二十四世孙霸,字儒仲,居太原晋阳,有清节。王莽篡位(公元9年—公元24年)弃冠带,绝交官吏。东汉光武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建武中,数征尚书等积,不就,隐居守志。是为“太原王氏”,被看为太原王氏立祠开族的第一始祖。


   霸公居太原,孙子繁衍,颇多显赫。其二十世孙泽,字季道,东汉雁门太守。二十一世孙昶,字文舒,魏司空、京陵穆侯。二十六世孙坦之,字文度,晋左卫将军、蓝田献侯。二十九世孙慧龙,北魏宁南将军、长北穆侯。三十世孙宝兴,北魏龙骧将军。三十一世孙琼,字世珍,北魏镇东将军,生四子:遵业、广业、延业、季和,先后任北魏贺门侍郎、大中大夫、司马等职,号“四房王氏”,令誉满太原,声望震中州。其后有隋之王通(唐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之师)、唐之王勃、王翰、王之焕、王昌龄、王维等名人辈出。
 

   至隋代王霸后裔王言,曾一迁居山东大名府莘县,史称王言为莘县王氏开基始祖。莘县王氏兴于王彻(状元魁首)鼎盛于第四代王旦兄弟。此后,即以三槐王氏取代莘县王氏之名而著称于世。


   王彻之子王佑,字景叔(公元924年生),为我氏远祖。曾显于汉周之际,入宋后,历代太祖、太宗官知理察院、进兵部侍郞,布仁泽于海内,扬德声于化外,文忠武孝,天下望以为相。而佑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退居林下,领孙自娱。自度人定必能胜天,积善定有余庆。尝手植三槐于庭前,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果然,其子王旦真的官至宰相,进住太保,居三公之首。三世素,官拜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出入将帅三十余年,晚年隐居太原,乐施善舍,屡济于民,而不图报,修德至于子孙。宋元明清各朝,王佑之后代均有英才俊杰复出。我王氏繁荣发达,皆受拜祖宗恩德,为纪念先祖王佑,遂称我族为“三槐王氏”宗祠为“三槐堂”。


   辽金而后,元胡入侵,庙堂之上禽兽当国;河山之内,豺狼秉政,四海为镇压义旗,曾三袭凤阳,九劫颍州;残害百姓屠戮无辜,致使颍淮一带人烟稀绝、田园荒芜。
   明统一天下后,明太祖(公元1368年—1398年在位)为巩固统治,恢复生产,昭令移民。于洪武二年我祖省二公文同省大公顺,自山西太原洪洞县三株大槐树下随及南迁。经河南国固始柳林河至安徽寿州石马河,宣宅皂口闸东,称“皂口王”。文公为“皂口王氏”第一代祖。为不失根本,定名为“太原郡”“三槐堂”。


   文公居皂口历十代:忠、琮、锐、京、嘉言、养民、广生、启睿、晟。约于明世宗(公元1522年—1566年在位)嘉靖年间。为避乱再迁下蔡(今凤台县)西乡,卜居淝水之阳,今之王老圩孜是为下蔡西乡王氏第一代祖。


   晟公后裔居王老圩孜押五代:斗、世材至五世祖元邵、文邵公约于清朝乾隆年间1780年为避兵匪兄弟二人逃至谢桥东定居。几经迁移,至今居住之所,古称“王邵家”即为元邵、文邵二公。元邵、文邵二公为“全球五百佳周围” 王氏一世祖。


   始迁祖大沟西一世祖元邵、文邵二公及大沟东三世祖章、化二公后裔,枝繁叶茂,丁口众多。传至今日“忠、玉、永”辈已十代。分居于龚集以北,谢桥周围。亦有外迁全省各县,全国各省,繁衍延绵,薪传不息;扩展驰张、勃勃生机,王氏子孙遍天下。


   为期宗亲脉络,辈分有序,海角天涯不忘祖制。经吾辈修谱时特订示二十字置于“忠、玉、永”辈之下为:
   一、昌盛成才道  志强跃曙光   先贤仁义爱  勤瑾振家邦
   二、贵安庆国运  谦和启宏祥   恩泽继福秀  俭慎旭辉阳


   企盼后代子孙本此二十字依序命名,遵以行之。永保长幼分明,伦常不乱,血浓灵通,亲族不疏。诚属用心良苦,后辈当三思之。